您现在的位置: 培训之家学习辅导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练习《赤壁赋》课文题解

《赤壁赋》课文题解

01-04 http://www.pxzj8.com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人气:308

《赤壁赋》课文题解为http://www.pxzj8.com整理发布,类型为高一语文课后练习,本站还有更多关于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课后习题答案网,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的文章。 正文: 1、关于“赤壁”:

    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有称作“前赤壁赋”。赤壁之战的地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为湖北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2、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⑴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⑵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⑶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⑷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⑸ 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摛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⑹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如果觉得《《赤壁赋》课文题解》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 赤壁赋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课后习题答案网,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5 6 7 8 9 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