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培训之家学习辅导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练习《赤壁赋》课文助读

《赤壁赋》课文助读

01-04 http://www.pxzj8.com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人气:289

《赤壁赋》课文助读为http://www.pxzj8.com整理发布,类型为高一语文课后练习,本站还有更多关于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课后习题答案网,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的文章。 正文: 1、开篇点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以简练的文字点明游览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给人物活动安排了一个特定的环境。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的小序。

  2、月夜江色: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寥寥数笔即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的月夜江色图。本篇以写志为主,景物描写只为点出“江”和“月”来,作为后文“写志”时举例用的。

  3、举酒诵诗: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举酒诵诗,流露出无限的欢欣,显示出诗人的潇洒。但这还不够,他们又尽情挥洒自己的兴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句写主观的游者,后句写客观的江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任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遨游,游者也超脱人世飘飘欲仙。

  4、写志抒情:

    “于是”,承上启下,自然过度。由酒而歌,由乐而哀。歌词,是继诵《月出》的“佼人僚兮”之后唱出的,它显然是有意模拟屈原的《思美人》及《湘君》(九歌)中的“桂棹兮兰枻”等诗句而创作的。特别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全篇的主句,写出了诗人忠君之殷切。这里的“美人”,实际是借屈原之句指他心目中的“圣明天子”宋神宗!他思念君王,但君王又已经与他政见乖谬、分道扬镳了。作者失声哀叹“望美人兮天一方”可悲现实,表露了作者政治思想的幻灭,无所作为,只有把满腔的幽怨和悲愤,寄托于山水和箫声。歌词是“言志”,箫声是“体物”。“体物”是为了“言志”。诗人把“哀”“乐”对举,借主客问答以写志抒情,其实是作者本人矛盾心情的两个方面。

  5、怀古伤今: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由箫声引出客人伤悲的原由。由江月联想到曹操的诗句,由诗又联想到人。由眼前之地形,把曹操推到背景的正面。就这样从勾勒背景进而塑造了曹操的英雄形象。“固一世之雄”一总,“而今安在哉”一跌,最见功力。上句顿挫以蓄势,下句折落以寄慨。

    从“况吾与子”以下至“托遗响于悲风”,虽为客语,其实也是作者本人思想消极的一面。想超脱,却又“知不可乎骤得”,真是哀伤到了极点。所以结语“托遗响于悲风”一句正写出不得不“哀”的一片苦衷。

  6、辩正超脱:

    作者写客人的人生态度时,虽然隐约地暴露出自己的一丝悲观,但是作者并未消沉。他以水和月设譬,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以为精神寄托,并扩而展之,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处世理念。他用带有理趣的逻辑思维来反驳这一消极出世思想,把在人意料之中的一点意思写得出人意料之外,真是神奇。由于他的达观,由于他的超然物外,而不为世俗所溺,故其常常能于常事之中显出不同凡响的见解。作为一个被贬的封建士大夫,能够在赋中写出如此豁达的情趣,实在难能可贵。

  7、豁达乐观:

    最后仍用简短的叙事作为全篇的结束。由于主人说理深刻透彻,客人心中的忧伤随之烟消云散。由悲转喜,主客心中安稳,尽兴而睡。寥寥数字,既突出中心,也体现出一种生趣,并且照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谨严,不愧为点睛之笔。     如果觉得《《赤壁赋》课文助读》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 赤壁赋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课后习题答案网,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5 6 7 8 9 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