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小组学习讨论)
(教师出示投影片,展现背景资料:五六十年代,一大批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边远的地方参加生产建设,现在很多知识青年已经回到城市,而“爸爸”不但没有从边疆调回城市,而且还把儿女接去读书。)
生:爸爸看到戈壁滩上的卫士──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而触景生情,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生:课文中说孩子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爸爸是根据祖国的需要,远离家乡去新疆参加建设工作的,他也像白杨那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
生:爸爸是借赞扬白杨,来表达自己一辈子扎根边疆的心愿。
生:爸爸无怨无悔,建设边疆的热情不但没有减退,而且已经深深爱上边疆,决心扎根边疆。
师:你们明白爸爸的心愿吗?
生: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所以爸爸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齐答)
师:爸爸不仅赞扬了白杨树,还赞扬了谁?
生:千千万万献身边疆,建设边疆的人们。
师:爸爸工作的地方虽然边远、艰苦、落后,但他没有逃避艰苦的环境,而是乐于扎根边疆,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把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品格和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志向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理解了爸爸表白自己建设祖国边疆的心愿,就蕴含在赞颂白杨崇高品格之中,这样从“白杨树的高尚品格”和“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的联系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建设者们高大的形象仿佛就屹立在学生面前。)
师:这段话用了那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这两组关联词语用的恰当,有力地突出了白杨的品格。请分别用上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说边疆的建设者。
生:哪儿最艰苦,哪儿就有建设者的足迹。
生:祖国哪儿需要,建设者们就在哪儿安家。
生:不管困难多大,不管条件多艰苦,边疆建设者总是那么坚强,那么乐观。
生:不管风餐露宿,还是生活习惯不同,边疆建设者总是不软弱,不动摇,毅然扎根那里。
(分析:造句的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既能看出学生应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又能看出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感情的程度,利用教师抓住矛盾,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案例分析】
这一教学片段,主要有以下三点特点:
1、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作者灵感、情感、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看待事物,享受生命的快乐,即学会如何做人。在这个片段之中,教师有意识地把人格的熏陶与培养,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教师把白杨的特点和边疆建设者们的品格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受到了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们艰苦创业的崇高品质和白杨树的坚强品格是一致的,只有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白杨树的性格特点,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建设者们的思想境界。
3、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单向问讲的局面,拓宽了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互助中启迪,在鼓励中自信,情感和认识相互交融,语言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Tag: 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辅导,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 小学语文学习 - 小学五年级语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