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开追悼会时,作者因无法承受会上的悲凉,独自在礼堂外徘徊思索。追悼会本已勾起他对烈士悲痛的怀念,恰逢程君索稿,“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更主要的是出自“我”自己的意愿;而“早”字则进一步说明,写文章纪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单是程君的请求引起的。“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反动统治者的血腥屠杀,使“我”感觉到“我所住的并非人间”,在这样的黑暗社会里
“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这既有社会的原因,同时也因“我”出离愤怒。当叙及烈士遇难及又遭流言诬蔑时,作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慨。血腥屠杀和舆论钳制是中国反动派惯用的两手,是中国“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可以说是“悲”和“愤”使作者说不出话来,也是“悲”和“愤”使作者一定要说,要让人们看清反动派的真面目,要让人们不忘记烈士的鲜血。理解这些话的含义,一定要把握全文的内容,依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去分析。
4、“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本句既承接上文,也引起下文。“这”所指的主要是:对反动军阀和所谓学者文人的无情揭露,对血的教训的冷静总结,以及自己绝不妥协的抗争精神。
5、“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作者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指出人类社会是在残酷的流血斗争中发展的,历史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正如一小块煤是由大量的木材形成的一样。徒手请愿不在其中,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请愿的看法:徒手请愿不是有效的斗争方式。鲁迅是不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方式的。
如果觉得《《记念刘和珍君》难句解析》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 暂无联系方式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课后习题答案网,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